您所在的位置:城鄉(xiāng)建設 > 城鄉(xiāng)一體
小菊花開出“致富花”
新聞來源:濱海日報 作者:唐穎 更新時間:2024-11-22 20:13 瀏覽人次:
“今年首批種植的菊花一上市就賣到10元1公斤,畝產約1500公斤,每畝銷售額4200元以上。去除土地流轉和人工費用,每畝地預計純收益近1000元?!?1月19日,記者來到界牌鎮(zhèn)淮南村黨群服務中心,村黨總支書記王加超正和村“兩委”成員核算今年的菊花收成賬。
近年來,界牌鎮(zhèn)淮南村把發(fā)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鄉(xiāng)村振興的一項基礎性工作,通過黨建引領,把農民組織起來、資源整合起來、產業(yè)發(fā)展起來,構建村集體同群眾之間利益聯(lián)結機制。今年6月,淮南村投入64萬元,因地制宜發(fā)展菊花種植產業(yè),在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的同時,有效解決了村里富余勞動力的問題,為推動鄉(xiāng)村振興打下了良好基礎。
發(fā)展壯大村集體經濟,做強產業(yè)支撐,是實現鄉(xiāng)村振興的內在要求。王加超告訴記者,該村種植菊花的這180畝土地,此前是大豆玉米復合種植基地,畝產效益不是很理想。為進一步增加種植收益,該村委會決定改種菊花,并與鹽城市雷洲菊花茶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(xié)議,訂購南農大的菊花苗,由該公司保底價收購。
“村集體領辦,簽訂協(xié)議銷售,這樣村民的收入就有了保障?!蓖跫映硎?,通過發(fā)展菊花產業(yè),不僅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增收,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。菊花種植管理周期長,從田間整地、管理到后期菊花采摘,都需要大量勞動力,能有效帶動周邊村民就業(yè)。
淮南村一組村民張正祥夫婦,是村里的低收入農戶。今年6月,他們一起到菊花種植基地幫工?!捌綍r在家也沒有什么事干,聽說村里種菊花需要人手,我們老兩口就一起過來了。栽植菊花、除草、采摘……對我們來說,這些活輕巧得很。”張正祥笑著告訴記者,“從6月種植開始,10月采摘結束,一天100多塊工資,前后幫工不到4個月的時間,就掙了8000多元,很開心!”
“10月份采摘高峰期的時候基地每天都有200多人,從栽植到采摘,前后用工花費了25萬元左右,有效增加了全村100多戶村民的收入?!蓖跫映嬖V記者。
農村富不富,關鍵看支部。近年來,淮南村充分發(fā)揮組織陣地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村集體在自我“造血”能力方面謀策略,團結組織村內鄉(xiāng)賢能人召開座談會,共同探討村集體經濟發(fā)展思路。同時,把牢村級集體經濟方向,提高項目收益,在拓寬產業(yè)鏈上不斷實現新突破。
“今年栽植的180畝菊花,為村集體帶來了10余萬元的收益?!蓖跫映χ嬖V記者,“明年,我村計劃擴大菊花種植面積,開發(fā)菊花附加值,不斷做大做強菊花產業(yè)。我們不但要讓菊花種植成為村里的一道靚麗風景,還要讓菊花成為我們村民與村集體的‘致富花’。” ?。ū緱l新聞版權歸濱海縣融媒體中心所有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)